讀經一:德訓篇二七,4~7,在人未發言以前,不要讚美他。
讀經二:格林多人前書十五 ,54~58,天主賜給了我們因耶穌基督所獲得的勝利。
福 音:聖路加福音六,39~45,人心裏充滿什麼,口裏就説什麼。
有一個修會,它的會規十分嚴格,其中有一項,要求每位修士,要選擇一樣美德-例如服從、貧窮、謙遜…等,要實行在他們的生活中,有一位年輕修士,選擇了謙遜做為他的目標,可是他不知道要如何去實行,就去請教一位老修士,老修士告訴他說:「如果你照我的話去做,你就可以把你所選的美德實行在生活上,你知道我們修會不久前有一位名叫安東尼的修士過世了,你在三更半夜時分到他的墳墓前,默想他身前的優點,然後大聲的把這些優點說出來,並且用最美好的詞句來讚美他」,這位年輕修士就照著老修士的話做完了,第二天他向老修士報告,老修士說:「很好,今天晚上,同一時間,你再到他的墳前,這次是默想他的缺點,同樣的你將他的缺點大聲說出來,並且用最惡毒的言語來辱罵他。」這位年輕的修士又照著去做了,並向老修士報告,老修士就問他:「你在默想安東尼的優點時,讚美他時及默想他的缺點,又在辱罵他時,你有沒有看到安東尼的反應呢?」,年輕修士回答:「安東尼已經死了,他怎麼會有反應呢?」老修士說:「對,如果我們像死人一樣,不將別人的褒貶,放在心上,那麼我們就真正的實踐了這些美德,得到真正的平安。」。
這個故事同樣存在佛教的思想中-要得到真正的幸褔,必須把所有的慾望都抛棄,聖奧斯汀也有同樣的思想,他曾說:「我的靈魂永遠不安,除非等到我在主內安息」,他這句話是千錘百鍊的諍言,當他在世,遍尋真理時,沒有一本書告訴他這個真相,他不停的尋找,最後他找到福音及主耶穌的教導,他的內心才平靜下來,解決了他的問題。我們也是一樣,在我們的生活中,我們聽見過不同的思想,開始時我們會覺得有道理,有內涵,可是像聖奧斯汀一樣,在咀嚼一段時間之後,我們又陷入迷惘之中,開始找尋另外的思想,最後,才找到了福音,在主內獲享真正的平安。
當我們傳褔音、拜訪教友、工作時,或許會得到掌聲,一時之間讓我們興奮不已,或許也會遭受批評,讓我們頓時陷入憂傷難過,如果我們是依照這樣的情緒過生活,我們沒有一天是平靜的,絕對沒有真正而永恆的快樂。本此,我們現在就可以痛下決心,完全依照天主的教導過生活,就讓平安在我們的心中住下吧。
聖母就是具有這樣的精神,她不因為是救主的母親而有所不同,她一樣過著天主安排給她的生活,貧窮及各種艱困,並且接受別人的批評。在聖經中,她也聽到別人對主耶穌的批評,說主耶穌已經瘋了,要她趕快去把主耶穌勸回來,她也禁不住這樣的流言,於是她去找主耶穌,試圖勸祂不要如此。當主耶穌提醒她這是在完成天父所派的任務時,她立刻警醒過來,重新回到正確的道路上,一切聽從天主的安排去生活。這也是為什麼聖母會得到天主的賞報,而她也得到真正的平安。這是我們要向聖母學習的地方-按照天主的話,依據褔音去生活,自然就擁有平安與幸福。
本堂神父 阮文德